「離你家最近的圖書館在哪裡呢?」「你有多久沒有走進圖書館了呢?」今天要和你分享一個關於圖書館的故事,或許可以勾起你一些曾經在圖書館的回憶。
這本書用小說的手法撰寫,但故事裡的人事物都是真實的。故事發生在1986年,洛杉磯中央圖書館的一場大火,燒毀了成千上萬冊的圖書,卻也燃起杉磯居民對圖書館的愛。
火災後附近的居民和公司行號,大家紛紛放下手邊的工作投入救災的行列。更確切的說,是救書的行列。已經燒燬的書以無力挽回,大量的泡水書需要馬上送進冷凍櫃,才能避免發霉。附近的飯店將冷凍庫空出來,為了保存這些僅存的書籍。
這本書的作者是《紐約客》知名記者蘇珊‧歐琳,從小愛書成癡,和媽媽逛圖書館是她兒時的日常。就像現在正在讀文章的你,是否也常常駐足於圖書館呢?作者因為搬家來到洛杉磯,因為兒子的家庭作業來到洛杉磯圖書館。在館員一句:「還聞得到煙的味道!」循著煙的味道,循著兒時圖書館的記憶,揭開了這個故事的扉頁。
這場火災至今沒有找到兇手,一位愛書人就這樣展開了調查。不同於偵探小說多著墨於線索和破案,這本書更像是作者的田野調查筆記。這份筆記充滿了生命力,充滿了每個人生命的故事。從居民、讀者、館員、到圖書館長。就像走進圖書館的你,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故事進來。
我很喜歡書中提到在塞內加爾這個國家提到某人過世,委婉的說法是:「那個人的圖書館被燒掉了。」
作者手法細膩的描述她所訪談的每一個人,每一個人都像一座圖書館,都充滿了故事。這場火災所燒毀的,不僅僅是一間圖書館,也是每個人生命中一部份的記憶。在作者的帶領下,火災彷彿只是一把鑰匙,打開的卻是圖書館內滿滿的故事。在作者的精心安排下,我一點也不急著破案,反而想多知道一點他們的故事。
對於書中提到圖書館的發展,我感到不可思議,原來現在圖書館的一切並非理所當然。剛開始圖書館只有貴族繳交會費才可以使用,圖書館只准許男性進入,女性不得進圖書館,更不用說擔任圖書館員。小朋友也不得進入圖書館,其中還有一個規定12歲以上孩童必須「考試達90分才可以進圖書館。」
我們以為的歲月靜好,其實是有人負重前行。我們真該好好珍惜,現在所能使用圖書館的一切資源。
作者訪談館長的過程中,發現館長並非只是管理一間圖書館,而是扮演和社區協力夥伴的角色。在一任任館長的努力下,圖書館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。其中一位館長傑博,他成功改造圖書館,讓圖書館不再是堆積如山的書堆,他認為圖書館的未來要結合全民大學、提倡辦講座、故事活動、遊民外展方案、商業服務、提供影片和電子書租借,甚至是在圖書館內設紀念品店。最妙的是最後一句:「也提供借書服務。」原來借書只是圖書館的一小部分。
書中更令人動容的是那些熱愛自己工作的館員們,收發部、歷史部、地圖部…等,每個館員都有自己的故事。其中收發部門令我印象深刻,就是我們現在的總館分館的圖書物流系統。從1990年代開始,洛杉磯圖書館就開放民眾上網,向72座分館借調書及就近取書。每周收發部要處理3萬2千冊的圖書。
這是一本圖書館人必讀的書籍,從字裡行間重新檢視自己的工作,回味圖書館工作的辛苦與美好,在字裡行間找到自己的身影。這是一本與圖書館擦身而過的你必讀的書,這場火重新燃起作者對圖書館的熱情,我相信也可以重新燃起你的熱情。
讀完這本書,我才理解為什麼這本書的書名叫做《親愛的圖書館》。因為失去,才懂得更加珍惜。我相信當你看完這本書,你會想起曾經有這麼一間圖書館,在裡面有你生命的故事。
----
#時報出版
#齊心推薦
@國家圖書館 館長曾淑賢
@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館長劉仲成
@新北市立圖書館 館長王錦華
@高雄市立圖書館 館長林奕成
@中原大學圖書館 館長陳昭珍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