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99903.jpg

作者胡展誥是我的大學同班同學,這是他的第五本書,也是第一本談親職教育的書。

這一本書很好讀,也很難讀。好讀的部分在於架構非常清楚,從預備、理解到療癒,一步一步清楚的說明,家長該如何與孩子對話。難讀的部分在書中的舉例非常貼切,老師列舉的親子對話,都會不禁讓你覺得老師可能在你家裝監視器,直接把你家的親子相處情境copy到書裡面。一邊讀你會一邊反思自己的教養方式,當故事和現實太貼近的時候,反而在閱讀時身陷其中,需要邊讀邊思考自己該如何調整。這本書陸陸續續讀了一個禮拜,終於可以慢慢沉澱下來。

回到這本書的大架構,分成三部分「預備」、「理解」和「療癒」。

【第一部分】預備-打造理解的視窗
老師提到要「#打破框架」,其實就是從不同的角度看。貼標籤就是指從一個角度看,就斷定一個人的樣貌。所以要撕下標籤,就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一個人。

🔖#問為什麼的提醒
當我們想要從不同角度去認識孩子,想要深入他的內心,我們可能第一個想到的是問:「為什麼?」我很喜歡老師在這個部分的提醒。

「為什麼」用在孩子有好表現的時候是好的,但如果是孩子表現不好、心情不好時,就要審慎的使用。否則反而會讓孩子覺得被否定,
引發不舒服的感受。例如「你為什麼要難過?」「你為什麼考這麼差?」「你為什麼當初不聽我的話?」

相反的如果是用稱讚或欣賞孩子時,整個感覺就不一樣了「大家都欺負小華,你為什麼願意為他挺身而出呢?」「大家都害怕大隊接力,你為什麼自告奮勇當第一棒呢?」「為什麼這次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,好好說話,而不是生氣呢?」大人們常常覺得孩子表現得好是理所當然,通常不會再探究為什麼有這樣的好表現,但這時候多問一句為什麼,會讓孩子知道大人真的有注意到他的進步和成長。透過一次一次對好事問為什麼,增強孩子想要挑戰自我,變得更好的動機。

🔖#慢慢來比較快
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,常常覺得自己被拉到空拍機的高度,一樣的親子議題,卻有更全面的觀點。你說,改變很難? 或許真的不容易,但作者提供一個很簡單的作法,我們可以從這個地方開始-「慢下來」。

作者說「著急會讓你的善意大打折扣」。我想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,對孩子好的,我們開口都是想傳達對孩子的愛,但往往因為我們的擔憂和著急,說出來的話不但孩子沒感受到善意,反而把孩子越推越遠。慢,可以幫助我們有「更細微的理解」,而且讓我們有「帶著知覺的行動」

我覺得這種感覺就很像用自動導航和看地圖的差別。父母必須關掉平常對話的自動導航,練習拿著地圖按圖索驥「雖著孩子的情緒、表情、期待,決定自己下一步要怎麼走。」雖然會繞一點遠路,雖然會耽誤一點點時間,還是會 抵達父母和孩子共同的目的地。反之,如果直接開自動導航,用父母覺得的最短時間、最短距離,這樣只會直達父母的目的地,
但 距離孩子的目的地越來越遠。

*

【第二部分】理解-從表面深入核心
這部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所提出的「#ATM行為分析法」
☑️A-Action 行為
☑️T-Target 目標
☑️M-Motivation 動機

「行為是達成目標的手段,目標是引導行為的方式,動機是推動行為的核心因素。」老師說:「看見問題,只能處理問題,掌握動機,才能提供孩子最根本的協助。」

*

【第三部分】療癒-掌握內在的需求
這部分老師提出「幸福三元素」
☑️ 歸屬感-與他人
☑️ 價值感-與自己
☑️ 希望感-與未來

「歸屬感」是人與外界的正向連結,能促進個人和他人與環境有良好的互動。擁有歸屬感的孩子,不會因為要滿足自己的福祉,而去傷害他人的利益。

「價值感」是個人喜歡自己或覺得自己好不好的主觀感受,一個孩子能欣賞自己的好,接納自己的不足時,比較不會因為他人的評價而受傷。

「希望感」在孩子心中扮演著燈塔的角色,在漫長且充滿未知的人生旅途中,指引孩子朝特定方向前進。有希望感的孩子很少看見悲傷和憂鬱的影子,因為希望感帶給他們源源不絕的熱情與活力。

 

【結語】開啟正向對話的100個句子
如果你還是覺得還是有點難的話,這本書的最後提供了「開啟正向對話的100個句子」。完全不需要動腦思考,請一天選一句跟你的孩子對話。我想過100天後,你家的親子關係一定會跟現在不一樣。你會發現,你如作者書中所說:「你本來就是很努力,也很棒的大人!」我們一起學習、一起當個很棒的大人。💟

#說不出口的,更需要被聽懂
遇見嘿狗狗-胡展誥心理師
#遠流出版 遠流粉絲團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館長小編 的頭像
    館長小編

    館長小編的圖書館日常

    館長小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