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穩定後,圖書館重啟實體課程。我想在圖書館工作的夥伴都很了解,辦實體活動有兩大困難:「應到未到」、「習慣遲到」。針對這兩個問題,在我的圖書館有實際的因應作法,提供大家參考。
■應到未到—活動臨時缺席且未事先告知。
1.公布錄取名單
課程報名後,我會請館員公布錄取名單,大家看到名單,除了知道自己報名成功之外,也是一次的提醒,「喔!原來我有報名這場活動。」(這是第一次的提醒)如果課程還沒額滿,可以順帶提到「課程還有名額,歡迎報名參加。」又是一次宣傳的效果,讓上次沒看到報名資訊的人趕緊報名參加。
2.課程前電話通知
讀者很忙,也很健忘,常常搶著報名事後就忘記了。所以務必在課程前幾天電話通知,並且提醒因為活動免費,請珍惜資源,如果不能來要主動來電告知。(這是第二次的提醒)養成習慣後,大部分讀者報名後不能來,都會來電或臉書私訊我們,我們也會表達感謝和肯定,謝謝讀者事先告知,並且邀請下次再參加我們的活動。
3.自備口袋名單
通常故事和手作活動,受限於場地限制,參與的人數無法太多。以我的圖書館為例,親子活動一大一小,大概15組就坐滿了。儘管有自己很想帶孩子參加的活動,我不會先報名,因為我的孩子是我的口袋名單。只要現場人數不足的時候,我們家馬上提供三個參與者。
■習慣遲到—總是活動開始後才姍姍來遲
1.借書條款
在報名的時候,我會附上借書條款:「請於活動前借5本書,完成報到。」別人以為我們在衝借閱量,我不否認這是原因之一。但另一部分的效果是「大家變準時了!」民眾會預留要借書的時間,提早到圖書館,不會匆匆忙忙等活動開始才到。我覺得效果非常顯著,提升借閱率又活動準時,一舉兩得,何不試試看。
2.超過時間取消資格
這也是常見的作法,就是在報名的時候就說清楚,活動開始10分鐘就不等了,開放現場或候補民眾參加。
3.準時開始
我一直認為「準時是對已經到場讀者的尊重。」所以我的圖書館活動一定準時開始,開場的時候我會拿著麥克風說: 「 還沒到的就不等他,我們直接開始。」當大家發現這間圖書館總是準時的時候,讀者就會開始準時。如果總是等遲到的人,準時到的人會覺得以後我也晚點到好了,省得在這邊等,浪費時間。
以上是我在圖書館辦實體活動的心得,不知道在別的圖書館是否可以派上用場,但還是寫下來給在圖書館工作的大家參考。